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4篇 |
免费 | 220篇 |
国内免费 | 102篇 |
专业分类
63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5篇 |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32篇 |
2021年 | 28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8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17篇 |
2014年 | 30篇 |
2013年 | 33篇 |
2012年 | 35篇 |
2011年 | 30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35篇 |
2008年 | 27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7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1963年 | 2篇 |
1962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01.
602.
603.
肌球蛋白重链3(myosin heavy chain 3,Myh3)基因为肌肉细胞分化的标志基因,调节肌肉细胞能量的利用,但其是否会影响肌肉细胞不同状态下的糖酵解过程尚鲜有报道。本文以成肌和成脂分化不同阶段的小鼠C2C12细胞为模型,利用qRT-PCR方法研究Myh3与糖酵解相关基因Pkm(M-type pyruvate kinse)、Prkag3(protein kinase adenosine monophosphate-activated γ3-subunit)和Gsk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的表达模式。发现在C2C12细胞成肌分化过程中,Myh3与糖酵解基因Prkag3和Pkm的相对表达趋势基本一致,都呈现相对表达水平先上升,分化第2 d达到峰值,之后下降的趋势;糖原合酶抑制基因Gsk3β的表达趋势相对平稳。而在C2C12细胞成脂分化过程中,Myh3依然与糖酵解基因Prkag3和Pkm的相对表达趋势基本一致,相对表达量逐渐上升,在分化第8 d达到最高值;糖原合酶抑制基因Gsk3β的表达保持稳定状态。在C2C12细胞成肌分化状态下,qRT-PCR和Western 印迹检测干扰Myh3对细胞糖酵解相关基因Pkm、Prkag3和Gsk3β mRNA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干扰Myh3后,糖酵解基因Pkm和Prkag3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降低(P<0.01),糖原合酶抑制基因Gsk3β的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Myh3干扰组中Myh3和Pkm的蛋白质水平显著低于空白组和NC组细胞。在C2C12细胞成脂分化状态下,干扰Myh3,糖原合酶抑制基因Gsk3β和糖酵解基因Prkag3的mRNA表达量极显著升高(P<0.01),糖酵解基因Pkm的mRNA表达下降;Myh3干扰组中Myh3和Pkm的蛋白质水平也低于空白组和NC组细胞。综合以上研究,C2C12细胞成肌和成脂状态下糖酵解水平存在明显差异,Myh3与酵解基因的表达模式相似,进一步研究发现,干扰Myh3可以抑制C2C12细胞成肌状态下的糖酵解,不影响糖原合成。与成肌状态不同,在C2C12细胞成脂状态下干扰Myh3,抑制了糖原合成和糖酵解。 相似文献
604.
对广西岩溶石山3个典型群落(飞机草优势群落、黄荆条-飞机草混合群落和类芦-蔓生莠竹群落)中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种群的繁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个群落中飞机草的头状花序数为520~3281个m-2;种子产量为12941~74386粒m-2;头状花序的平均种子数为22~25粒;种子千粒重为... 相似文献
605.
大鼠脊神经节感觉神经特异蛋白35kD(SSP-35)的纯化及鉴定(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鼠脊髓背根神经节及背根纤维组织为材料 ,通过离子交换层析 ,FPLC凝胶过滤等技术分离纯化了脊感觉神经特异蛋白 35kD(SSP 35) .经SDS PAGE分析 ,该蛋白特异地存在于脊感觉神经而不存在于脊运动神经 .非还原电泳结果表明 ,该蛋白分子内含有巯基 ,有二聚体存在 .根据HPLC测定 ,蛋白纯度达 90 %以上 .将此蛋白给予培养的PC 1 2细胞 ,观察到它具有神经营养作用 . 相似文献
606.
607.
用ICP-AES法测定了十和田/丽粳2号/十和田BC4F5回交重组自交系264个株系糙米Zn含量及其在株型间的遗传变异,分析了糙米Zn含量与16种元素(K、P、S、Mg、Ca、Mo、Ni、Fe、Cr、Na、Al、Cu、Sn、B、Mn和Sr)、9个农艺性状(结实率、实粒数、秕粒数、穗长、有效穗、花药长度、花药宽度、穗茎节间长和倒2叶长)、MDA(丙二醛)含量、3种酶(POD、SOD、CAT)活性间相关性,旨在揭示糙米Zn与其他元素、稻米产量、稻耐冷性等关联性。结果表明:回交重组自交群体糙米Zn含量为正态分布,有超亲优势株系;糙米Zn含量与8种元素(K、S、P、Mg、Ca、Fe、B、Mn)含量呈极显著相关,与5种元素(S、Mg、Ni、Cr、Al)含量呈显著偏相关;初步认为糙米Zn含量与稻米产量及耐冷性为负相关,与酶活性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608.
长叶轮钟草[Campanumoea lancifolia (Roxb.) Merr.]是一种具有药食两用价值的新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田间调研发现,随着其种植面积的扩大,根腐病问题日益严重,在根腐病严重的田间,损失可高达40%,占长叶轮钟草所有病害造成损失的75%-90%,直接导致了果实产量及品质的下降,影响了商品价值及农户的收入,开展长叶轮钟草根腐病的防治工作迫在眉睫。【目的】分离和鉴定长叶轮钟草根腐病病原菌,同时提取4种芳香中药植物的挥发油,研究其对长叶轮钟草病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典型根腐病症状的长叶轮钟草病害植株进行病原菌的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手段鉴定病原菌种类,并进行科赫氏法则验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芳香中药植物中提取挥发油,通过牛津杯法评估挥发油的抑菌效果,并通过96孔板法研究了其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MICs)。【结果】从患病的长叶轮钟草植株根系中分离并鉴定到4株病原菌,将分离得到的4株病原菌回接后,植物出现了与大田一致的根腐病症状。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4株菌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茄腐镰刀菌(Fusarium solani)、麦冬炭疽菌(Colletotrichum liriopes)和蔓枯病菌(Stagonosporopsis pogostemonis)。挥发油抑菌实验发现,4种挥发油对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蔓枯病原菌和麦冬炭疽菌均有很强的抑制效果,抑制率在32.94%-95.29%之间。此外,4种挥发油对4株病原菌MICs在0.031-4.000mg/mL之间。【结论】本研究表明,尖孢镰刀菌、茄腐镰刀菌、蔓枯病原菌和麦冬炭疽菌均为长叶轮钟草的致病菌,且茄腐镰刀菌、蔓枯病原菌和麦冬炭疽菌为首次报道的长叶轮钟草根腐病病原菌。此外,基于中医“芳香避秽”的思想理论,本研究选取的4种芳香植物的挥发油对长叶轮钟草的根腐病病原菌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本研究为长叶轮钟草根腐病植物源农药的开发和未来该资源的绿色种植奠定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09.
动物体型的大小和活跃性的高低与基因质量乃至后代的存活率密切关联,因此是动物性选择的重要参考指标,同时也可作为性内竞争能力的重要参数。为研究个性的差异是否会影响鱼类对不同大小或活跃性个体(包括同性和异性)的偏好,以繁殖期的高体鳑鲏(Rhodeus ocellatus)为对象,测定了高体鳑鲏的活跃性、勇敢性和攻击性等3种个性行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高体鳑鲏偏好与个性行为之间的关联。结果发现(1)活跃性、勇敢性和攻击性彼此成正相关,且雌鱼的勇敢性和攻击性均显著高于雄鱼;(2)雌鱼对大个体以及活跃的雄鱼有着明显的偏好,但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雄鱼偏好小个体的雌性个体;(3)胆大、攻击性高的雌性高体鳑鲏更偏好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同性个体,此外胆大的雌性高体鳑鲏也更偏好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异性个体;但雄鱼所有的个性指标均与偏好(包括同性和异性)不相关。雌鱼对体型较大或较活跃的雄性个体的偏好可能有利于提高后代的存活率以及竞争能力,而雄鱼对体型较小雌鱼的偏好可能与雌鱼较强的攻击性有关。另外雌鱼对异性及同性个体的偏好行为与个性的关联均符合“行为相似性”原则,即选择与自己行为接近的个体,这无论对于与配偶协调完成繁殖活动还是与同伴(同性)合作完成其他日常活动都是十分有利的。 相似文献
610.